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

彩色大图版,汽车结构、汽车英语尽收眼底,一目了然

作者
张金柱 主编
出版社
化学工业出版社
出版时间
2016年05月
国际标准书号ISBN
9787122263711
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

重磅推荐

水污染控制高级氧化技术

自营券¥116.60

重器:崛起背后(中国出版政府奖、天马文学奖得主齐橙全新力作!何清华作序推荐!硬核科普,讲述中国工程机械逆袭之路!)

自营券¥107.60

一本书读懂芯片制程设备

自营券满减满折¥99.00

芯镜 探寻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破局之路

自营券满减满折¥79.00

图解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

自营券满减满折¥99.00

数字化车间:面向复杂电子设备的智能制造

自营券满减满折¥128.00

人本:从工业互联网走向数字文明

自营券¥83.60

齿轮几何与应用原理(原书第2版)

自营券¥167.30

平武故事:与熊猫为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研究

自营券¥80.60

编辑推荐

彩色大图版,软精装,图片精美;内容系统全面;从版式设计上,方便查阅。

内容特点:

1.直观 以彩色简图、原理图、解剖图、分解图等的形式详细介绍汽车组成系统、总成和零部件,使复杂的汽车结构、原理一目了然。

2.系统 按照汽车结构特点编写,与目前典型的汽车构造教材内容顺序相对应,便于学习汽车结构与原理。

3.对应 英汉专业术语相对应,插图和专业术语相对应。以插图引导专业术语,以令人赏心悦目、色彩绚丽的图画配以简明、精准的专业术语解释。

4.通俗 以图解形式讲述汽车的结构与原理,零起点,即使没有任何基础也同样适合,通俗直观、易于掌握。 

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 

内容简介

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,系统地介绍汽车的结构与原理,并突出了新知识、新技术。全书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,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的总体结构;第二部分描述汽车发动机,包括曲柄连杆机构、配气机构、燃料供给系统、冷却系统、润滑系统和电动汽车等;第三部分详细介绍汽车的底盘,包括离合器、手动变速器、自动变速器、悬架、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;第四部分介绍汽车车身;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,包括启动系统、充电系统、点火系统、汽车空调和安全气囊等。除传统汽车结构外,本书还增加了许多汽车新结构和新技术等,如混合动力汽车、燃料电池汽车、CVT变速器、双离合器变速器等内容。

本书从入门讲起,可作为掌握汽车技术的自学读本,即使无任何基础也同样适用。书中所有专业术语采用英汉两种语言相互对照,并与插图相对应,方便学习与查阅。本书内容系统全面,插图直观精美,可作为学习汽车技术的参考书、工具书,适合汽车专业的师生、汽车技术人员、汽车维修人员以及汽车爱好者使用。

目  录

第1部分  汽车概述

第1章 汽车分类 /002

第2章 汽车组成 /003

2.1 发动机 /006

2.2 底盘 /007

2.3 车身 /008

2.4 汽车电器 /009

第3章 汽车参数 /010

第2部分  发动机

第1章 发动机概述 /012

第2章 发动机类型 /016

2.1 汽油发动机 /016

2.2 柴油发动机 /017

2.3 转子发动机 /018

第3章 发动机总体构造 /019

3.1 曲柄连杆机构 /019

3.2 配气机构 /020

3.3 冷却系统 /021

3.4 燃料供给系统 /022

3.5 润滑系统 /023

3.6 点火系统 /024

3.7 启动系统和充电系统 /025

第4章 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6

4.1 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6

4.2 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7

4.3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8

4.4 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9

第5章 发动机术语 /030

5.1 上止点与下止点 /030

5.2 燃烧室容积 /030

5.3 压缩比 /031

第6章 机体组 /032

6.1 概述 /032

6.2 气缸盖 /033

6.3 气缸体 /034

6.4 气缸垫 /035

第7章 活塞连杆组件 /036

7.1 概述 /036

7.2 活塞 /037

7.3 连杆 /037

第8章 曲轴飞轮组 /038

8.1 概述 /038

8.2 曲轴的功用 /039

8.3 曲轴的安装位置 /040

8.4 曲轴工作原理 /041

第9章 配气机构 /042

9.1 概述 /042

9.2 配气机构组成 /043

9.3 配气机构类型 /044

9.4 气门正时 /046

9.5 配气机构部件 /047

第10章 可变气门正时与可变气门升程 /053

10.1 概述 /053

10.2 丰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/055

10.3 本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

电子控制 /056

10.4 奥迪气门升程系统 /057

第11章 燃料供给系统 /060

11.1 概述 /060

11.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/061

11.3 化油器 /062

11.4 化油器原理 /063

第12章 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/064

12.1 概述 /064

12.2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/065

12.3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结构 /066

12.4 EFI主要部件 /067

12.5 汽油缸内直喷系统 /069

第13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/072

13.1 概述 /072

13.2 高压油泵 /073

13.3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/076

13.4 高压共轨系统原理 /077

第14章 排气系统 /078

14.1 概述 /078

14.2 排气歧管 /079

14.3 废气再循环 /080

14.4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/083

14.5 三元催化转换器 /085

第15章 增压器 /086

15.1 涡轮增压器 /086

15.2 机械增压器 /089

第16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/092

16.1 概述 /092

16.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/093

16.3 发动机润滑油路 /094

16.4 机油泵 /095

16.5 干式油底壳 /095

第17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/096

17.1 概述 /096

17.2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/097

17.3 节温器 /098

17.4 散热器 /098

17.5 散热器盖 /099

第18章 电动汽车 /100

18.1 纯电动汽车 /100

18.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/102

18.3 燃料电池汽车 /106

第3部分  底盘

第1章 底盘概述 /109

1.1 传动系统 /111

1.2 行驶系统 /112

1.3 转向系统 /113

1.4 制动系统 /114

第2章 传动系统 /115

2.1 概述 /115

2.2 离合器 /116

2.3 变速器 /117

2.4 传动轴和万向节 /120

2.5 主减速器 /121

2.6 差速器 /122

第3章 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/123

3.1 前置前驱 /123

3.2 前置后驱 /124

3.3 后置后驱 /125

3.4 中置后驱 /126

第4章 离合器 /127

4.1 概述 /127

4.2 离合器组成 /128

4.3 离合器原理 /130

4.4 离合器操纵机构 /132

第5章 手动变速器 /133

5.1 概述 /133

5.2 变速器原理 /134

5.3 手动变速器原理 /135

5.4 5挡手动变速器 /136

5.5 同步器 /139

第6章 自动变速器 /142

6.1 概述 /142

6.2 液力变矩器 /143

6.3 行星齿轮传动 /146

6.4 自动变速器换挡

执行机构 /148

6.5 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 /150

第7章 无级变速器 /152

7.1 概述 /152

7.2 CVT原理 /153

7.3 CVT滑轮控制机构 /154

第8章 双离合器变速器 /155

8.1 双离合器变速器原理 /155

8.2 大众DSG变速器 /158

第9章 四轮驱动 /161

9.1 概述 /161

9.2 分时四驱 /162

9.3 适时四驱 /163

9.4 全时四驱 /164

9.5 分动器 /165

第10章 传动轴 /167

10.1 概述 /167

10.2 万向节 /168

第11章 差速器 /170

11.1 概述 /170

11.2 差速器原理 /171

11.3 限滑差速器 /173

第12章 悬架系统 /174

12.1 概述 /174

12.2 悬架的类型 /175

12.3 麦弗逊式悬架 /177

12.4 双叉臂式悬架 /179

12.5 扭转梁式悬架 /180

12.6 稳定杆 /181

12.7 多连杆悬架 /182

12.8 空气悬架 /183

12.9 减振器 /185

第13章 轮胎 /187

13.1 概述 /187

13.2 车轮定位 /188

第14章 转向系统 /192

14.1 概述 /192

14.2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 /193

14.3 循环球式转向系统 /196

14.4 转向系统部件 /198

14.5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/199

14.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/201

第15章 制动系统 /203

15.1 概述 /203

15.2 制动系统的结构 /204

15.3 液压制动系统 /206

15.4 鼓式制动器 /207

15.5 盘式制动器 /208

15.6 制动助力器 /210

15.7 防抱死制动系统(ABS) /211

第4部分  车身

第1章 概述 /214

第2章 车架 /215

2.1 概述 /215

2.2 车身分类 /215

第3章 汽车安全系统 /217

di5部分  汽车电器

第1章 汽车电器概述 /219

第2章 启动系统 /220

2.1 概述 /220

2.2 起动机部件与工作原理 /221

2.3 起动机结构 /222

第3章 充电系统 /225

3.1 概述 /225

3.2 发电机 /225

3.3 蓄电池 /228

第4章 点火系统 /230

4.1 概述 /230

4.2 传统机械触点式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/231

4.3 电子点火系统 /232

4.4 火花塞 /233

第5章 仪表 /234

第6章 空调系统 /235

6.1 概述 /235

6.2 空调系统组成 /236

6.3 空调系统原理 /237

6.4 压缩机 /238

第7章 安全气囊 /239

参考文献 /240第1部分  汽车概述

第1章 汽车分类 /002

第2章 汽车组成 /003

2.1 发动机 /006

2.2 底盘 /007

2.3 车身 /008

2.4 汽车电器 /009

第3章 汽车参数 /010

第2部分  发动机

第1章 发动机概述 /012

第2章 发动机类型 /016

2.1 汽油发动机 /016

2.2 柴油发动机 /017

2.3 转子发动机 /018

第3章 发动机总体构造 /019

3.1 曲柄连杆机构 /019

3.2 配气机构 /020

3.3 冷却系统 /021

3.4 燃料供给系统 /022

3.5 润滑系统 /023

3.6 点火系统 /024

3.7 启动系统和充电系统 /025

第4章 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6

4.1 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6

4.2 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7

4.3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8

4.4 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/029

第5章 发动机术语 /030

5.1 上止点与下止点 /030

5.2 燃烧室容积 /030

5.3 压缩比 /031

第6章 机体组 /032

6.1 概述 /032

6.2 气缸盖 /033

6.3 气缸体 /034

6.4 气缸垫 /035

第7章 活塞连杆组件 /036

7.1 概述 /036

7.2 活塞 /037

7.3 连杆 /037

第8章 曲轴飞轮组 /038

8.1 概述 /038

8.2 曲轴的功用 /039

8.3 曲轴的安装位置 /040

8.4 曲轴工作原理 /041

第9章 配气机构 /042

9.1 概述 /042

9.2 配气机构组成 /043

9.3 配气机构类型 /044

9.4 气门正时 /046

9.5 配气机构部件 /047

第10章 可变气门正时与可变气门升程 /053

10.1 概述 /053

10.2 丰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/055

10.3 本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

电子控制 /056

10.4 奥迪气门升程系统 /057

第11章 燃料供给系统 /060

11.1 概述 /060

11.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/061

11.3 化油器 /062

11.4 化油器原理 /063

第12章 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/064

12.1 概述 /064

12.2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/065

12.3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结构 /066

12.4 EFI主要部件 /067

12.5 汽油缸内直喷系统 /069

第13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/072

13.1 概述 /072

13.2 高压油泵 /073

13.3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/076

13.4 高压共轨系统原理 /077

第14章 排气系统 /078

14.1 概述 /078

14.2 排气歧管 /079

14.3 废气再循环 /080

14.4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/083

14.5 三元催化转换器 /085

第15章 增压器 /086

15.1 涡轮增压器 /086

15.2 机械增压器 /089

第16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/092

16.1 概述 /092

16.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/093

16.3 发动机润滑油路 /094

16.4 机油泵 /095

16.5 干式油底壳 /095

第17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/096

17.1 概述 /096

17.2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/097

17.3 节温器 /098

17.4 散热器 /098

17.5 散热器盖 /099

第18章 电动汽车 /100

18.1 纯电动汽车 /100

18.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/102

18.3 燃料电池汽车 /106

第3部分  底盘

第1章 底盘概述 /109

1.1 传动系统 /111

1.2 行驶系统 /112

1.3 转向系统 /113

1.4 制动系统 /114

第2章 传动系统 /115

2.1 概述 /115

2.2 离合器 /116

2.3 变速器 /117

2.4 传动轴和万向节 /120

2.5 主减速器 /121

2.6 差速器 /122

第3章 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/123

3.1 前置前驱 /123

3.2 前置后驱 /124

3.3 后置后驱 /125

3.4 中置后驱 /126

第4章 离合器 /127

4.1 概述 /127

4.2 离合器组成 /128

4.3 离合器原理 /130

4.4 离合器操纵机构 /132

第5章 手动变速器 /133

5.1 概述 /133

5.2 变速器原理 /134

5.3 手动变速器原理 /135

5.4 5挡手动变速器 /136

5.5 同步器 /139

第6章 自动变速器 /142

6.1 概述 /142

6.2 液力变矩器 /143

6.3 行星齿轮传动 /146

6.4 自动变速器换挡

执行机构 /148

6.5 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 /150

第7章 无级变速器 /152

7.1 概述 /152

7.2 CVT原理 /153

7.3 CVT滑轮控制机构 /154

第8章 双离合器变速器 /155

8.1 双离合器变速器原理 /155

8.2 大众DSG变速器 /158

第9章 四轮驱动 /161

9.1 概述 /161

9.2 分时四驱 /162

9.3 适时四驱 /163

9.4 全时四驱 /164

9.5 分动器 /165

第10章 传动轴 /167

10.1 概述 /167

10.2 万向节 /168

第11章 差速器 /170

11.1 概述 /170

11.2 差速器原理 /171

11.3 限滑差速器 /173

第12章 悬架系统 /174

12.1 概述 /174

12.2 悬架的类型 /175

12.3 麦弗逊式悬架 /177

12.4 双叉臂式悬架 /179

12.5 扭转梁式悬架 /180

12.6 稳定杆 /181

12.7 多连杆悬架 /182

12.8 空气悬架 /183

12.9 减振器 /185

第13章 轮胎 /187

13.1 概述 /187

13.2 车轮定位 /188

第14章 转向系统 /192

14.1 概述 /192

14.2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 /193

14.3 循环球式转向系统 /196

14.4 转向系统部件 /198

14.5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/199

14.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/201

第15章 制动系统 /203

15.1 概述 /203

15.2 制动系统的结构 /204

15.3 液压制动系统 /206

15.4 鼓式制动器 /207

15.5 盘式制动器 /208

15.6 制动助力器 /210

15.7 防抱死制动系统(ABS) /211

第4部分  车身

第1章 概述 /214

第2章 车架 /215

2.1 概述 /215

2.2 车身分类 /215

第3章 汽车安全系统 /217

di5部分  汽车电器

第1章 汽车电器概述 /219

第2章 启动系统 /220

2.1 概述 /220

2.2 起动机部件与工作原理 /221

2.3 起动机结构 /222

第3章 充电系统 /225

3.1 概述 /225

3.2 发电机 /225

3.3 蓄电池 /228

第4章 点火系统 /230

4.1 概述 /230

4.2 传统机械触点式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/231

4.3 电子点火系统 /232

4.4 火花塞 /233

第5章 仪表 /234

第6章 空调系统 /235

6.1 概述 /235

6.2 空调系统组成 /236

6.3 空调系统原理 /237

6.4 压缩机 /238

第7章 安全气囊 /239

参考文献 /240

前  言

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,目前我国汽车的产、销量已占世界位。汽车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汽车结构与原理是学习汽车知识、掌握汽车技术的前提和基础,图解是一种快速直观简捷的学习汽车结构的形式。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描述汽车的结构和原理,使内容更加直观、具体、形象、生动。书中的汽车专业术语采用英汉两种语言表达,读者可在了解汽车专业知识的同时,学习汽车专业英语。

本书的特点如下:

1.直观性。以彩色简图、原理图、解剖图、分解图等的形式详细介绍汽车组成系统、总成和零部件,使复杂的汽车结构、原理一目了然。

2.系统性。按照汽车结构特点编写,与目前典型的汽车构造教材内容顺序相对应,便于学习汽车结构与原理。

3.对应性。英汉专业术语相对应,插图和专业术语相对应。以插图引导专业术语,以令人赏心悦目、色彩绚丽的图画配以简明、精准的专业术语解释。

4.通俗性。本书以图解形式讲述汽车的结构与原理,零起点,即使无任何基础也同样适合,通俗直观、易于掌握。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,目前我国汽车的产、销量已占世界位。汽车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汽车结构与原理是学习汽车知识、掌握汽车技术的前提和基础,图解是一种快速直观简捷的学习汽车结构的形式。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描述汽车的结构和原理,使内容更加直观、具体、形象、生动。书中的汽车专业术语采用英汉两种语言表达,读者可在了解汽车专业知识的同时,学习汽车专业英语。

本书的特点如下:

1.直观性。以彩色简图、原理图、解剖图、分解图等的形式详细介绍汽车组成系统、总成和零部件,使复杂的汽车结构、原理一目了然。

2.系统性。按照汽车结构特点编写,与目前典型的汽车构造教材内容顺序相对应,便于学习汽车结构与原理。

3.对应性。英汉专业术语相对应,插图和专业术语相对应。以插图引导专业术语,以令人赏心悦目、色彩绚丽的图画配以简明、精准的专业术语解释。

4.通俗性。本书以图解形式讲述汽车的结构与原理,零起点,即使无任何基础也同样适合,通俗直观、易于掌握。

全书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,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的总体结构。第二部分描述汽车发动机,包括曲柄连杆机构、配气机构、燃料供给系统、冷却系统、润滑系统和电动汽车等。第三部分详细介绍汽车的底盘,包括离合器、手动变速器、自动变速器、悬架、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。第四部分介绍汽车车身。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,包括启动系统、充电系统、点火系统、汽车空调和安全气囊等。除传统汽车结构外,本书还增加了许多汽车新结构和新技术等,如混合动力汽车、燃料电池汽车、CVT变速器、双离合器变速器等内容。

本书可作为学习汽车技术的参考书、工具书,适合广大汽车爱好者、汽车专业的师生、汽车从业人员以及汽车驾驶员阅读。

本书由黑龙江工程学院张金柱主编,黑龙江工程学院韩玉敏、王云龙,哈尔滨技师学院和龙岩学院王悦新参加部分章节的编写。全书第二部分第1章至第13章由韩玉敏编写,第二部分第14章至第18章由王云龙编写,第三部分第1章至第4章由编写,第三部分第5章至第9章由王悦新编写,其余部分由张金柱编写。

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多种国内外出版的有关图书资料,在此谨向各书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。

由于本书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较新,范围较广,且笔者水平有限,因此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,恳请读者不吝指正。

编 者

书摘插画

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 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(彩色版)

相关图书

中国高铁动车组巡览

中国高铁动车组全收录,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,高铁科普读物,奉献给读者的知识和视觉盛宴。

暂无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!
立即登录
none
暂无评论...